教师教学发展

浅议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18-03-09  来源:师资队伍建设2018年第一期   作者: 罗天群   点击:

    浅议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量生源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各类型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特别是教师教育走向开放与多元,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成立对地方高师院校造成巨大冲击;基础教育师资缺口在逐渐减少,师范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地方高师院校面临如何明确自身定位与制定培养目标的问题;如何保证优秀生源、扩大就业渠道等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探寻地方高师院校如何培养卓越教师,对地方高师院校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面临的困境
 1. 地方高师院校缺乏明确定位,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缺乏公认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导致高等学校定位不清,高校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明确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指导,地方高师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规划与定位,大家竞相攀比,盲目拔高,盲目追求综合性,争办研究型大学,形成“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格局,同质化现象严重。地方高师院校失去教师教育特色,导致高师院校培养目标不清晰,核心竞争力不足,严重地影响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
 2.高师院校走向多科化、综合化,师范性弱化。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大量生源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趋势,各类高等学校为了吸收生源不断升级转型,开设新专业,办综合性大学。地方高师院校传统、单一的教师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高师院校自身发展,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吸引生源,地方高师学校不得不走向多科化、综合化大学的发展道路。此举导致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呈逐年下降趋势,教师教育特色受到严重削弱,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性不突出,缺乏应有的竞争优势。
 3.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生源与就业双重压力,办学竞争力降低。随着教师教育走向开放与多元,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对地方师范院生源是一个巨大冲击。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师资缺口越来越小,师范生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面临生源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首先,优质生源争夺剧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成立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生源是一个巨大冲击。另外,国家为了解决优质师资短缺、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础教育,教育部推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综合性大学与部属师范院校在学术、教育资
源上优势明显,在获取生源上占据绝对高地。地方高师院校优质生源欠缺,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竞争力。
其次,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需求缺口在减少,师范生就业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现状;二是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上有综合性大学及部属师范大学占据绝大部分的优质学校的岗位,下有地方师专、学院瓜分了普通学校就业岗位,地方高师院校的就业形势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三是地方师范院校未能抓住机遇与社会的改革发展同步,学校发展过于缓慢,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降低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标准初探
1. 以学校发展定位为导向,制定卓越教师标准。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由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研究院、师范大学及师范学院组成,地方高师院校主要是以省属师范大学为主。地方高师院校发展主要为本省服务,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高素质职前教师、引领当地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标准应以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为导向。
2. 以学校培养目标为导向,制定卓越教师标准。地方高师院校的服务对象主要以省地中心城市为主,兼顾广大农村地区。根据服务领域不同,培养目标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辐射小学和学前教育,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生源。培养卓越教师标准应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分类实施。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针对优质学校培养优秀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良好的专业态度作为标准;二是针对普通学校的一般教师,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工作为标准;三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底蕴、良好的综合素质作为标准。目的是为了促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毕业生都能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三、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途径思考
1.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地方高师院校需要立足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面向省地中心城市及广大地区,培养热爱基础教育、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度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变化、在中小学拔尖并起示范作用的师资。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特色性发展。
2. 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步伐。课程设置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强调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化、整体性建设,强化课程的师范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合理调整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正确处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特别是与中小学现实教育和教学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鼓励自主开发课程,实现学科内容与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知识经验发展的状况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稳步推进卓越教师的培养步伐。
3. 建立激励机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地方高师院校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明确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特色专业,以扩大特色教师教育专业影响力,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为导向;其次,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将提高教师待遇落到实处,通过人
事考核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性,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第三,引领教师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培养卓越教师作好师资准备。
4. 健全实习机制,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平台。地方高师院校要按照整体规划教师教育类专业,以“国培”“省培”为契机,积极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中小学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培训、高中课改样本校研修等项目为切入点,加强院校的合作研究,以教改项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发展平台;以项目招标方式为切入点,构建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改革试验区,鼓励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推进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在职研修的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