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艳君 王静 梁瑞淋 罗忻)10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学节暨教学思想讨论活动——基础教育校长论坛”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论坛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未来发展”为主题,共有四场,分别邀请了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楠市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湖北省武汉市卓刀泉中学校长柳水平、武汉市第六中学校长马德驹以及武昌区教研室主任、武汉市中语会副会长张银华担任主讲嘉宾,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后雄教授担任主持。
首开论坛的是扎根农村教育的盘晓红校长。她以“美心教育”为主题,分享了自己29年来不断摸索得出的十字箴言——“仁爱、温馨、创新、实践、感恩”。盘晓红坚持践行“美心教育”,其课程涉及感恩父母、珍爱生命、节约粮食、诗文朗诵、实践活动等各个方面。她指出,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困境,而德育工作不仅面向学生,更要面向家长。教师要学会借用家庭教育的带动作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教家长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做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让家校合作更有成效。
紧接着,卓刀泉中学校长柳水平强调了教师应该具有“教育是基于实践的理性的价值取向”。对人民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在班级建设和课堂教学中聚焦什么,做了什么。他列举了多样化课堂成功开展的案例,提出教育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人生价值观的交互,要在“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思、做中完美、做中改善”。他强调,一个优秀教师要学会真正去洞察孩子的差异,理解孩子的困惑,关注孩子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未来教育只有聚焦课堂,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第三位登台的是武汉市第六中学的马德驹校长。他指出,课改是教育进步的基础,是不断发生也是必须不断发生的。新课改强调学生德育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做出改变。首先,教学应以德育为中心,用良好的教学能力征服学生,用人文关怀温暖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感化学生,将讲堂变为学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多元化发展。
来自武昌区教研室主任张银华的论道观点主要围绕三个“新”即“新课改、新高考 、新要求”展开,并针对高中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讲解。他指出,高考改革核心内容为“两依据,一参考”,着重强调了高中教育变革的重要性,并指出高考变革应该引起学校变革,学校应塑造自己办学特色,从分层发展走向分类、特色、多样发展,而教师和学生也应当对此做出相应的改变,更新固有观念。此外,他还提出了观念促进素养的新要求。他指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与宗旨相呼应,也就是促进公平、注重科学和提升质量。新高考改革提出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系统观和管理观五大观念对应转变,要求降低学生负担、切实落实课程计划、培养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及加强硬件资源配套,达到“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
在师生交流环节,盘晓红校长就物理科学院技术学院何宇提出的“如何培养教师个人素质”这一问题给予了详细地解答。她认为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首先要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其次要学会调整心态,敢于面对现实并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而面对化学学院陈夷辛关于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是否矛盾的问题,柳水平校长指出教育中要用德育来抚育智力,即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甚至生活习惯问题都在素质教育要解决的范畴内。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此外,化学学院的王倩对此次高考改革是否会对农村学子不公,造成阶级固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张银华解释道:“教育投入不同,师资力量便不同。”他指出不仅城乡之间存在悬殊,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的差别都很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与地区学校,满足更高的师资要求,体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据悉,此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教师教育学院承办,旨在为全校师范生提供一个与名校校长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