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的改革,地理教学需要与生活密切联系,需要探寻生活化教学之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地理学科本身与生活密切相关。为此,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地理学科所决定的。
一、运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活地理课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功地导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现象等出发作为新旧知识的“切合点”,用从生活的原型角度出发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研讨教材,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捕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等,从这些现象而巧妙切入新课的教学,为课堂的学习增加趣点。
如教学《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谈话法导入:同学乱丢乱扔废旧电池、朋友请客吃饭,提议在 野外烧烤野生动物、发现经常有人贩卖珍稀动物…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见到这些现象,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如此导入,直接有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与“环境保 护”这个话题联系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讨。
二、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存的环境,并改造环境,协调人、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地理教学中,应坚持教学的这个原则,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并结合生活体验和生活现象,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引发学生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这样的教学,既突出生活化的理念,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让课堂生活化,引发学生用知识去体验生活,并在体验生活中,理解和感悟知识,深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体会知识的价值。
如《热力环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历史上有名的故事《火烧葫芦谷》而导入教授: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一带决战。司马懿等人被追进葫芦谷时,诸葛亮命人引燃谷内的干草。刹那间火海一片,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下起了大 雨,司马懿也因此而脱险。简单讲述故事之后,教师提出问 题:诸葛亮命人引燃干柴的同时,狂风大作、下起暴雨,燃柴 与下雨有什么关系?待学生讨论后,借助于诸葛亮的“原来是山风搞的鬼”而给以简单总结,再继续质疑:山风又是什么 呢?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诸葛亮点燃干柴,谷底的湿度升高,形成山风,湿润的冷空气由山坡吹向谷底,形成降雨。历史 故事的引用,为地理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和思辨性,提高地理 知识的有用性。
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引发情感的体验和生活的感知。用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现象,更拉近生活与地理的距离。如《热力环流》时,让山区的学生说说夏天的昼夜在山顶上的不同的感觉;让海滨城市的学生谈谈对气温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刚接触的新知识而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之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热力环流”的实例,如暖气片可以温暖房间、早上打开窗户给室内换气、元宵节制作的“孔明灯”能徐徐升天、一天中中午是空气最新鲜的时段、取暖机和空调的安装的位置不同… … 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中,应把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和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的“支点”,将地理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用生活中的现象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使知识不陌生,不遥远,地理课堂也彰显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主题。
三、注重地理知识的生活化的运用,突出“学以致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贵在运用,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归宿。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运用和发展,探讨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创 新学习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应突出这个终极目标,巧妙设计 探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注重知识的运用,认识知识的力量。
如《热力环流》的教学后,教师设计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A和C是郊区,B是城市中心,如果让你设计绿化带和工业区,你该怎样选址?你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探究性的问题,需要用到“热力环流”的城市风——热岛效应的知识,也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主动性。对于这个问题,应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解决:为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在城市的规划中,应首先注意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的下沉的距离:将工厂布局在城市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地面流向城市;绿化带应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内,净化进入城市的空气。
学习地理知识,应突出运用。在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时,也不一定是解决前沿的大问题,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运用,更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亲近感。如教师可以根据人们的经验性的错误为出发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矛盾的冲突。如早上人们喜欢早起去树林中跑步,你认为这个做法科学吗?你认为早上最好在什么样的地方晨练,如果想去小树林力锻炼,最好选择什么时间比较好?
这类问题,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意识到不妥,再思考不妥在什么地方,再找到正确的做法,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质。
地理教学生活化,还可以经常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能力。如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地貌,组织学生进行人口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地理素养。
总之,地理是一门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的学科,人文和自然的“交集”,就是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的“核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地理与地理中的生活巧妙地“携手”,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