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

新时代大学教师转型发展: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1-11-08  来源:   作者:   点击:

 

 

         于 王利锋 金祥雷

 

 摘 要:信息技术加速了教育变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诉求,教师转型成为必然。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知识 的传递者向育人的服务者转变,由单纯注重科研能力向科研与教学学术能力并重转变,由单 纯的技术应用向人机深度协作转变。为了实现教师转型,高校要加强资源保障,构建多元教 师发展评价机制;教学发展中心要坚持服务性原则,健全教师发展项目体系;教师要树立终 身学习理念,驱动自身转型。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师转型;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国教育现代 2035》,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列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教师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新时代大学教师转型与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大学教师的应然转型与发展

    大学教师作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转型的需要, 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专业发展等方面有了新的转型趋势。

1.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要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立足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成长的全面需求,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投入和积极探索,致力于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主张:在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不因突出“学”而放松“教”,而是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知易行难。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科学务实的方法做教育,怀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本着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 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向育人的服务者转变

    教育正从面向知识体系的传授转向面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将由知识的传递者向育人的服务者转变,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是培养学生智慧、帮助学生成才、启迪学生心智的智者。

教师是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理想信念坚守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新时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不仅要求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还要坚定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理想信念,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再仅是知识的固守者、传授者,还应成为学习的陪伴者、参与者、引导者; 学生则更多的是作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者和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新知识、新理念的创造者。如此,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自组织的行为,教师以学生学习同伴的角色进入,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共同分享知识、共同对难点进行探索、相互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专业发展:由单纯注重科研能力向科研与教学学术能力并重转变

教学学术能力体现了科教融合的理念,强调教师的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其超越了传统科研与教学孰轻孰重的争论,使教学和科研并重成为可能,使两者在教师发展中享有同等地位。因而,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打破评价机制的桎梏,由注重科研能力向注重教学学术能力转变。

教师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回归教育本真。教书育人乃大学之根本。教师应秉持“育人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积极主动承担教学责任,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学术水平。教师要有回归教育本真的信念和热心从教的动力,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才能变厌教为愿教,变轻教为勤教, 使教师喜教、爱教、乐教。

教师应由注重科研向“科研反哺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转变。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和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要恰当地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求发展,实现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观念,以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对于科研价值的再挖掘,实现教学的创新;在科研与教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找到两者融合的交汇点,从而深化高校教育体系下科研与教学的育人价值,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4. 教育技术:由单纯的技术应用向人机深度协作转变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掌握转型主动权,做一名拥抱技术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成为人机协作的主导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人类步入一个新的人机合作的时代,为师生之间实现多角色、多层次、多角度的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适应未来信息技术深度参与的“人机共教、人机协作”趋势,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工作赋能, 由人机协作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智慧性工作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技术为教学服务,做人机协作的主导者,构建一个“机器与教师双赢” 的局面

教师要成为拥抱技术成长的终身学习者。在知识生产速度明显快于学习速度的今天,如果教师没有终身学习和使用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那么他必然会被历史无情淘汰。因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宽广的心胸拥抱技术发展,与技术同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终身学习的反思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师。现阶段,教师要努力提升和发展信息素养能力,熟练使用各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工具,并能将这些新技术工具与知识迁移到新的教学情景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大学教师转型发展的策略

1. 高校层面:加强资源保障,构建多元教师发展评价机制

构建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信息交流平台, 加强教师发展学习的资源保障。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渗透教育行业,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更加深入地融为一体。为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提高高校教师网络信息能力,高校应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为此, 高校应构建致力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团队,以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支撑学习资源的构建。在此基础上,高校可通过虚拟社区及网络协作交流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强化教师将技术融入学习活动设计的能力

健全教师教学发展的质量标准,建立多元动态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是规范和引导教师职业行为的主要标尺和直接依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评价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对促进教师发展, 推动教师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应秉持分类发展、多元开放的理念。一方面,高校评价机制应更加尊重不同教师的个性化差异, 充分体现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多元目标、多元标准、多元主体和多样方式的教师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评价机制应更加注重内在的教育和引导,促进教师自我调整、自我完,通过发展性评价保持对教师的内在激励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激发起教师探索发现、拓展学习的内在倾向,避免单纯外部刺激引发的倦怠感,又防止因过度统一而压抑教师的自主发展

2.教师发展机构层面:坚持服务性原则,健全教师发展项目体系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大学内部促进教师发展的支持性机构及高校内部质量提升的保障性机构,为满足教师教学发展范式转换的需要, 推进“教”与“学”的融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坚持发展性、服务性原则,不断提升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的能力。为此,高校应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教师发展机构的作用,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咨询、研究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功能。一方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政策制度、目标定位、运行模式和建设内容等方面以教学学术为指引,引导教师开展自觉的教学反思,关注教师的理念更新与技术提升,重塑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设计覆盖全体教师、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教师岗位和学科差异,设计并实施分类型、分模块的教师岗位资质培训方案,服务于教师职业发展。

3.教师层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驱动自身转型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教学行为反思。互联网加速了知识的传播进程,并不断推进知识的创新与融合,这要求教师必须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把终身学习理念贯穿于自己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自觉用新思想引领专业发展,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变革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适应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要求。终身学习是一种自我的反思性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只有通过自我经验和教学行为的反思,才能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被大规模的知识信息所淹没真正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独立思考者。

提升信息素养,强化新型教学理论学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向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为此,教师要自觉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包括平台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和碎片化思维等,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增强互联网工具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强化学习新型教学理论,努力学习并研究各种技术介入课堂的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根据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 持续创新课程设计、教案内容、课堂结构以及具体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互联网工具带来的教学便利,提升互联网教学课程设计和课堂掌控能力,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总之,教师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 也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需要政府、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此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并在各个层面做出努力,如此教师才能实现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