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

基于教科书层面的减负路径与思考

时间:2018-04-09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5期   作者:李刚 吕立杰 李晴   点击:

基于教科书层面的减负路径与思考

李刚 吕立杰 李晴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有关减负的呼声很高,相关努力也从未停止,然而实施中却困难重重。教科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科书承担的减负使命不可推卸。教科书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教科书的减负日益成为新时期减负增效的研究热点。

一、课业负担的概念结构

当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努力一直持续,各种措施接连出台,但是减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是由于对课业负担的概念结构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明确课业负担的概念结构将有助于开发针对性路径, 从而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胡惠闵基于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理解的 500 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结论,以广义理解为基础界定课业负担内涵:学生为了完成或者更好地完成课业所实际承受到的负担就是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能是过重的,也可能是过轻的;可能是应该承担的,也可能是不应该承担的。后,胡惠闵等人在编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问卷中再次阐释:所谓课业负担, 是指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课程时所承担的课业任务,以及完成这些课业任务时的主观感受。课业任务是中小学生所承担的与学校课程学习相关的学习任务,是一种客观负荷,可以通过课业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体现, 常以时间、内容以及难度等作为衡量指标,课业任务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 主观感受是一种主观情绪体验,是学生对于课业难度的综合性感受,可以通过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学生学业情绪进行测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探查引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以及寻求减负路径应从课业任务与主观感受两方面入手,缩减学生的课业任务,提升学生的积极体验。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长效的坚持和努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步到位的。也不是一项举措、一个部门、一个环节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调动教育领域相关的多方资源形成减负合力。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文化等因素之外,教科书长久以来都是减负最重要的落脚点之一。

二、教科书的减负使命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订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文明积淀与社会需求的物化形态,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头号文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教科书发挥着传递知识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等重要功能。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减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这一困扰学生发展的难题,教科书具有担负起减负的使命,这是因为教科书是学生时代中接触时间最久、阅读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文本,而且可以对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诸多因素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可以说教科书是控制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因素。

在课程建设方面:教科书是体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基本形态, 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教科书,课程建设仅是空中楼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透过教科书传达减负理念是课程改革的本质需求。

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的教科书来实现,这使得教科书中要渗透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将最终体现在教科书中。

在学生学习方面: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教科书的编排与设计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及继续学习的兴趣等。教科书的编排一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就会使学习动力转化为课业负担,造成在课业方面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三、教科书的减负路径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我国教育领 域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性难题,是全球教 育普遍关注的陈旧议题但又是热点议题。教 科书日渐成为减负工作开展的重点领域和 重要阵地。世界各国基于教科书的减负路径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续深入研

 

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来看,基于教科书的减负路径主要依据缩减课业任务和提升积极感受两条线索展开。其中,缩减课业任务主要包括内容减负和结构减负两种方式,提升积极感受包括使用减负、限重减负与数字减负三种方式,如图 1  所示。

(一)缩减课业任务,减轻学生负担

缩减课业任务是多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不断尝试的减负措施。就教科书层面而言,主要包括内容减负、结构减负以及限重减负三种方式。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内容减负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无法保证人才质量,因而已几乎不被采用。相较而言,结构减负持续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减负的主流措施之一。限重减负则是一种以形式带内容的减负措施, 表面是控制教科书重量,实际是在删减教科书内容,因而是内容减负的表现形式,但因其在部分国家地区被明确提出,因而也将其单独作为减负措施的一种。

1. 内容减负

内容减负是指依据学生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水平调整教科书的广度与深度,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内容减负是对教科书内容的大幅删减,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初期为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1985 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联合多家机构启动了“2061 计划“2061 计划在精简科学教科书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四项内容:削减科学课程主题,删除不必要的细节、减少技术词汇数量以及去除不必要的重复。2002 4 月,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日本提出宽松教育理念,削减了 30%的课程内容,降低课程难度要求, 给予学生宽裕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955 7  月,我国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文件提到现用的各科教材有内容过深或分量过重等缺点,应予以精简。1957 年,我国颁布《关于中学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等教科书的精简办法》,指出精简过难的、次要的、重复的、头绪过多的教材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的通知》,强调教材编写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总量有所删减,难度系数有所降低,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教科书内容的删减使得教科书难度一降再降,但这样并非完全合理。根据日本学力调查以及国际测评结果,过度的宽松教育使得日本学生出现了学力下降的现象。2008 2月,日本全面纠正宽松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恢复削减的课程内容,恢复课程难度的要求。2016 51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发布教育的强劲化决议,在不削减学习内容的同时, 着重提升学习质量与学历水平。可见,内容减负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2. 结构减负

结构减负与内容减负虽然相辅相成,但是各有所指。结构减负是指通过调整教科书知识组织结构,改变教科书知识呈现体系, 从而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教科书减负方式。结构减负的主要落实路径包括知识的螺旋式组织与统整化设计。

教科书知识的螺旋式组织是指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具体程度逐渐降低,抽象程度逐渐提高,避免知识的直线式编排,从而缓解学生对于教科书中难度较大知识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知识的螺旋式组织使得教科书中的某些内容在不同学段重复出现,逐渐加深,适应了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这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科书知识编排在很多国家的教科书中有所体现。例如,美国 PrenticeHall 出版的《Mathematics Al-gebra 2》代数教材中有关矩阵的内容,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模型内容等都遵照了知识螺旋式结构。

教科书知识的统整化设计是课程统整的具体体现。教科书知识的统整化设计是指教科书按照某一核心领域,综合不同学科内容的一种教科书编写方式,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科知识过度分化、彼此隔离。教科书统整能够实现知识模块化、整体化与系统化,注重学科内零散知识的有序组织、学科间关联知识的跨越连接,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脉络。围绕某一核心领域的教科书统整植根于现实生活情境,能够有效联系学生的日常经验,符合学生的问题解决模式,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效避免了学科间冗余知识的平行重复和单一知识的机械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前,采用统整课程的教科书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中也比较普遍,例如,台湾实行课程统整的出发点就是要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

3. 限重减负

通常,教科书越重,其所包含的知识容量越大,学生课业负担也越重。因此,教科书重量成为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一个衡量指标。限重减负是指以减轻教科书实际重量为核心,以减轻过重教科书对于学生身体发展不良影响的减负措施。限重减负虽然不是减负的主流方式,但却是其他减负方式的有效补充,因而也成为基于教科书减负路径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俄罗斯教育部门曾对教科书的规格做出了具体规定和量化指标,即1- 4年级学生的教科书每本不应该超过 300g5- 6 级为 400g7- 9年级为500g10- 11级为 600g;对于课外作业也有明确规定, 1年级不能超过1小时,2年级1.5个小时,3- 4 年级 2  小时,5- 6 年级 2.5  时,7- 8 年级 3 小时,9- 11 年级不超过 4 小时。我国北京、甘肃、四川等地实施了书包限重令,教科书作为书包超重的原因之一使得其重量已经成为选用教科书的指标之一。整体来看,传统限重减负在减负措施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

(二)提升积极感受,减轻学生负担主观感受是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

因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在课业任务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感受, 使得学生个体喜欢学习,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就教科书层面而言,革新教科书的使用方式与呈现方式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路径,前者是当前基于教科书层面落实减负的主流途径,后者则成为未来教科书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途径。

1. 使用减负

使用减负是指变革教师以及学生的教科书使用方式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教科书使用是目前基于教科书减负路径中较为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是因为,教科书使用能够弥补教科书出版后发现的在编写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进行灵活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压力的积极主观感受。一般而言,教科书使用包括两个方面,教师使用和学生使用,前者研究较为广泛,后者关注度呈上升趋势。

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是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教师正确灵活使用教科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国学者孔凡哲从理解、研究教科书, 整合教科书,运用教科书和评判教科书四个方面衡量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并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即误用、机械使用、常规使用、有些新意使用以及有创意地正确使用。教师有创意地正确使用教科书,能够从知识体系、教科书的编写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正确判断教科书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能针对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达到或者超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效果非常理想,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那么吃力。

除了教师,学生也是教科书的使用主体,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具有无声教师的功能,即使在教师不在情况下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曾家延基于活动理论视角,认为学生使用教科书是阅读教科书的过程,是教科书工具化和工具使用图式生成的过程。在教科书使用中,工具化过程是指学生赋予教科书不同部分的不同功能,这是学生赋予的,可能与教科书原本赋予的功能一致或者不一致;工具使用过程是指学生形成使用图式,且其结构和功能不断深化的过程。曾家延在其研究中将学生使用教科书水平分为三类:操作能水平;行为做事水平;活动问题解决水平。实现学生使用教科书水平的提升与跨越,强化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培训与指导,有助于大幅降低学生使用教科书过程中处于操作水平层级的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 数字减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数字减负手段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现代数字减负主要是指开发电子教科书。当前,有关电子教科书的研究风靡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开发和使用。电子教科书是纸质教科书电子化推进的产物,它不仅仅是纸质教材的简单复制和呈现,同时增加了动图、视频、音频等各类教学资源,丰富了切换、笔记、管理等多项操作功能。电子教科书不仅具有小型化、易携带的特点,同时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 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新兴的基于教科书的减负路径。

首先,电子教科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电子教科书整合了教科书内容、教学设计案例、教育教学理论等各类资源,方便教师获取学习,使得教师备课更为高效、科学、优质,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电子教科书能够实现实时交流,促进师生互动,实时检测学生学习动态并给予反馈,依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果;教师利用电子教科书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分层次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其次,电子教科书有利于辅助学生参与学习,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电子教科书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所具有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电子教科书包含不同层次水平的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能够按照学生水平与学习风格进行调整,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教科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宝库,还能够创设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教科书完成自主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于强化教科书减负功能的思考

(一持续促进教科书编排的科学合理长久以来,教科书编排研究在教育领域

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教科书减负功能的实现与科学合理编排教科书是分不开的。教科书的减负功能不是教科书的附加功能,教科书编排愈加科学合理,其减负功能愈加效果显著,二者呈正相关。我国教科书编写理念应逐步从知识中心逐步向能力中心转变,从教师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转变,这种转变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首先,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转变使得学生摆脱了繁、难、偏、知识的束缚,在能力导向的学习中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其次,学生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被释放出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兴趣和动力。近年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如火如荼, 为新时期我国教科书编排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教科书编排研究又将会把减负引向何处值得专家学者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

(二高度重视学生教科书使用的深入研究

教科书使用是基于教科书减负措施的重要方面。就现阶段国内相关研究来看,教科书的教师使用颇受重视,而学生使用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就教科书的教师使用方面而言,相关理论较为成熟,提升其使用水平的途径措施也相对全面。相比较来说,教科书的学生使用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对于教科书的使用几乎不了解,教科书在被学生恰当使用的时候,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按照两个方向持续推进。首先, 在理论方面,继续探索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理论框架,寻找可供依据的理论证据或实践证据,为学生使用教科书提供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做到精确定位和描述;其次,在实践方面,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普及教科书使用知识,加强学生使用教科书方法指导,深入探索能够促进学生充分、深度以及高水平使用教科书的途径。

(三不断加速电子教科书的功能完电子教科书是信息化时代纸质教科书

的升级,是教科书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电子教科书具备多项高科技功能,不但满足了当代学生学习的各种需要,同时也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可接受范围日趋广泛,成为众多教科书研究者所关注的领域。电子教科书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态,改变了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更有趣味;电子教科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得学生上课更加专注和投入,促进学习效果,消除或减弱学生的心理压力;电子教科书的反馈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电子教科书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电子教科书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新教师对于电子教科书的适应问题以及学生使用电子教科书的健康问题等。由此可见,电子教科书的推广仍需多方面的支持。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解决措施多种多样,其中,教科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与重要力量。基于教科书层面的减负路径从以往课业任务层面的内容减负、结构减负与限重减负,深入到主观感受层面的使用减负与数字减负,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在进行着不断地更新和改良, 成为了解决减负问题中愈加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