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学科教学论教师座谈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4-10-22  来源:   作者:   点击:

    (通讯员 罗忻 李欣雨 颜美婷 10 21 日,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座谈会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 2 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主题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鹏程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全体学科教学论教师参会。座谈会由教师教育学院主办。

会议对我校首批“教师教育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授牌。

荣休教师代表周东明教授寄语在职教师。周教授简单回顾了我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出我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成果越来越多以及在学校地位越来越高的四大特征。他还指出,作为我校与中小学联结的桥梁与纽带,学科教学论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践行对于中小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周教授就如何加大我校学科教学论人才引进和扩大我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接着,我校学科教学论新入职教师、国家教学名师王忠文教授等8人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围绕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了表态发言。

随后,教师代表胡向东教授、黄爱峰教授、邓阳教授、乔翠兰教授、向佐军副教授以及发展规划处、人事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社科处、科研处职能部门领导分别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物理学院乔翠兰教授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从强化实践导向教学、建立教学研究与交流平台以及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就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最后展望了我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的美好未来。

文学院胡向东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学科教学论教师职责与定位、责任与担当的思考,他指出在我校践行教育家精神、实现教育家治学的运动中,学科教学论教师具有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者、理论与实践的沟通者、促成知识与素养生成的转化者、教育政策改革的参与者以及社会服务的协调者等多重定位。随后,胡教授还针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目前面临的问题从落实政策、领导重视和评价机制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历史文化学院向佐军副教授结合今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修学习数字化教学的经历,从中学教师的视角谈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可以关注的问题。他指出首先要关注创新,把创新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多环节;其次注重数字化、信息化的全方位的应用;还要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最后要学习空间的智慧化设计,创设沉浸互动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可学。

化学学院邓阳教授用三个“亟需”指出目前我校学科教学论学科建设的痛点问题:一是学科教学论高端人才培养瓶颈亟需突破;二是学科教学论高水平科研平台亟需建设;三是学科教学论高端社会服务能力亟需加强。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促进机构职能的进一步优化、学科平台的进一步建设。

体育学院黄爱峰教授以“奥运三问”的体育故事引出自己对教育强国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提出建成教育强国应紧扣科技发展培养一流人才,教师应主动拥抱AI,以“三素养三能力”为人才培养定位,多方共同发力以达成“体育素养”,在引领教育数字化发展与构建新质体育文化体系中打造教师教育品牌。

之后,社科处、人事部、发展规划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以及科技处等各职能部门领导分别对学科教学论教师关心的问题做出了回应。社科处领导主要介绍了该部门在学术阵地强化方面作出的努力,包括重点栏目建设以及学术资源项目建设等,并对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做了简单汇报。人事部领导表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将继续从加大人才引进招聘宣传力度、修订职称评审意见、搭建部门协同教师培养平台等方面为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发展做好保障。发规处领导表示将围绕会议内容和精神积极部署,推进落实与教师教育学院的对接工作等。本科生院领导针对教学评价等问题,提出即将出台《新进教师本科课堂准入制度》,并表示还将针对公费师范生培养启动师范生提质计划等。研究生院领导主要就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做了简要汇报。最后科技处领导围绕我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的搭建,鼓励学科教学论老师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

大会最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鹏程教授进行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我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必须基于学校定位、社会市场需求以及对未来的预判,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校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周校长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我校应培养以“三素养三能力”为核心特质的新时代卓越数字化教师,并对学科素养、体艺素养和信息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进行了阐释。他提出,学科教学论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积极的心态、共情能力、体艺素养、有效沟通、团队共创、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和源于爱的坚毅执着精神等通用特质,才能真正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他期盼与会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审读人:黎俊玲 吴军其)